新闻资讯
嘉靖帝究竟有多残忍?万历和嘉靖谁厉害
你们知道嘉靖皇帝究竟是有能力的明君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?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
明朝中期的嘉靖皇帝,是明朝历代皇帝中,统治时间较长的一位。然而这位君主的行事风格,非常诡异。经常用各种计谋和手段,给自己营造一种神秘主义奉为。而他治下的王朝,虽然风波不断,但始终没有之后几位继任者那样的大风大浪。
那么问题来了。对于嘉靖皇帝这样的君主,究竟应该如何去评价他?他到底是有能力执掌一切的明君,还是徒有其表的昏君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可以将君主个人的手段和执政结果做区分,并从两个方面来分别看待。毕竟,一个人的具体水平如何,往往不会是左右结局的唯一因素。王朝乃至整个世界的总体格局,都会对君主个人水平因素,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嘉靖用各种手段,维持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。但这个理想世界对于大明朝而言,却未必是好事。也让今天所以愿意潜心体察那个时代的智者们,唏嘘不已。
要理解嘉靖的行事作风,就必须先看他的出生。因为他原本并不是皇储身份,甚至连皇子都不是,无法享受明朝宫廷的皇家教育和相应的待遇。这也就意味着嘉靖没有从小就有的那种极强优越感,或者说优越感的层次,仅仅停留在自己封地内的宅地。一旦脱离了原先的舒适环境,在京师面对见多识广的京官老臣,优越感就会被稀释的荡然无存。
因而,嘉靖皇帝给人以神秘主义倾向的感觉。实际上就是他个人的性格比较阴郁,对周遭的大部分人都非常不信任。这种性格极有可能是在他少年时期,离开原先的封地和家庭或,在紫禁城内养成的。
如果看一看之前的历代明朝皇帝,就会发现这种阴郁是前人们所不具备的。哪怕建立王朝的创业者朱元璋和篡位上台的明成祖朱棣,都在表现大气和计谋方面,做了相应的平衡。而仁宗和宣宗的性格都相对宽厚,并有自小作为皇子的底气,根本不削于干很多过于阴柔的事情。至于看上去有些天真浪漫的明英宗和明武宗,则更是一副天之骄子的气象,与嘉靖这种藩王出生的新皇帝,不可同日而语。
由于是皇帝中的“插班生”,嘉靖从少年时期开始接受的教育,也很成问题。明朝前期的皇帝们,虽然个人性格与具体经历都各有不同。但一般都会保留些最基本的蒙古武力文化。这个传统就从嘉靖开始中断,并在之后不断出产彻底的死宅皇帝。不是在内廷索取无度,就是连上班打卡都懒得应付。更有生错人家的木工高手乱入。
嘉靖在其世界观尚未完成塑造的年纪,就完全按照儒家经典的圣人教育被塑造。但正如前文所讲的那样,环境聚变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非常巨大。不由自主的个人好恶与封闭化的单一教育模式,让他的眼界和格局意识,变得非常之低。
所以,在嘉靖在位的时候,整个明朝对于世界的认识,进一步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。相比明成祖到明武宗这一系列具有少许国际眼光的前人来说,他已经彻底成为了身居大内的文弱之主。
在利用皇权和儒家等级意识方面,嘉靖干的非常得心应手。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,将一生全部的禀赋都集中到某个领域,从而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。神秘主义色彩的营造,既是他幼年心理阴影留下的心虚残余,又是他进一步强化个人权力与控制欲的保护伞。
只是在其他方面,嘉靖的所作所为,对于一个几乎控制了整个东亚大陆的帝国而言,是非常有害的。从他执政时发生的众多问题,就能发现他与自己所处的时代,有多么的格格不入。
以非常著名的嘉靖倭乱来说,皇帝本人的态度与他的世界观都负有重大责任。在他之前,明朝虽然恪守海禁政策,但地方上迫于经济发展需求,或多或少还是给沿海居民和外来商贩放开了一些灰色地带。非常典型的例子,就是珠江口的屯门岛和舟山群岛南部的双屿岛。
但在嘉靖皇帝继位后,急功近利的狠抓对地方上的权力控制。重点就打击了地方仅存的一些自由贸易空间。利用明朝官军的体量优势,通过偷袭等手段,将西洋的葡萄牙人、南洋的泰国人、东面的琉球与日本人都杀了出去。同时,也打击了沿海广大居民的为生手段,逼迫他们彻底走向武装走私。
走投无路的沿海居民,就成为了倭寇集团的主力。一直到嘉靖死前,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。无论有多少个戚继光,编练多少戚家军,都不可能消除几百年来在沿海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。因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格局成型后,是很难发生变化的。
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,在大明朝的西北边境也在同时上演。山西边区的居民,长期以来就需要通过和草原南部等地的贸易,维持必要的生计。在嘉靖继位后,也加强了对这里的越境贸易打击,迫使更多人奔逃到边境之外,成为彻底的法外之民。由于白莲教在当地的巨大影响力,嘉靖时期的白莲教就因为单方面的武断打压而势力越来越大了。
他们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附近,建立了大规模定居点,成为明清两代非常有名的板升城。他们也屡屡带着庇护他们的蒙古势力,攻打明朝边境。后者同样希望与明朝保持贸易关系,并在过去通过边境的白莲教徒帮助,进行这种地方默许的生意。现在,在嘉靖的高压打击下,只能通过武装示威来达到效果。
文弱不堪的嘉靖发现,自己手里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,甚至连花名册上的人数都被大量注水。若非蒙古人的目的在于武装争取贸易,嘉靖皇帝可能成为第二个明英宗。
当然,仅以他个人角度出发,嘉靖还是收获了不少成果。比如通过不间断的打击分化朝廷大臣,获得了对士大夫集团的掌控。随后再推而广之到各地方官府,这让他自己对全国各地的控制,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。对于一个因没有安全感而需要强化个人集权的君主来说,这是再好不过的结局。
只是在他逐步集权的过程中,明朝的实际情况却是越来越糟。不仅朝政更加腐败,而且经济状况也是一塌糊涂。那些原本可以分摊地方财政压力的灰色收入被强行制止,让朝廷反而需要为善后事宜花费更多的财力,几乎形成无底洞
嘉靖对待张太后?历史上的张皇后_1
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靖和张皇后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明世宗朱厚熜,也就是我们说的嘉靖皇帝,明朝最喜欢炼丹修仙的那位,他的一生之中共有四位皇后,除了身后追封的孝恪杜皇后之外,其他三人都的确做过皇后。
朱厚熜的第二位皇后张氏,是唯一生前被废黜的皇后,没有谥号之类,因此通常被称作是张废后,她的结局非常悲凉,被嘉靖帝废弃冷宫至离开人世。
张氏长得很美,在嘉靖元年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,册封为顺妃,而那时候朱厚熜有自己的元配皇后,也就是孝洁肃皇后陈氏,只不过这位陈皇后似乎非常善妒,脾气不好,结果害了自己。
嘉靖七年,朱厚熜与张顺妃还有另一位文妃在花园喝茶,朱厚熜拉着两位爱妃的手,被当时怀有身孕的陈皇后看见,陈皇后盛怒,竟然用杯子砸朱厚熜与两位皇妃,结果血崩早产。
陈皇后因此难产血崩,原本龙颜大怒的朱厚熜想着要废后,但念在陈皇后命不久矣,也就没有废后,三个半月之后,朱厚熜册立了顺妃张氏为继后。
对于这位张皇后,明朝的相关史料之中记载的并不是很多,甚至于在后来嘉靖十三年将其废黜的时候,史料当中也并没有记载朱厚熜废后的原因。
如今保留下来的当年嘉靖帝朱厚熜废后诏书之中,对于废后的说法是:乃多不思顺,不敬不逊屡者,正以恩侍,昨又侮肆不悛,视朕若何,如此之妇,焉克承乾?
虽然朱厚熜在废后的诏书之中说了一大串,但说成白话,意思也很简单,那就是张氏的品行很不好,让她做了皇后,她无视皇帝的存在,行为乖张,这样的人自然没资格做皇后。
因为明朝的世宗实录等诸多典籍,对张废后几乎都没什么记载,所以她到底是因为什么缘故被嘉靖帝突然废黜的,还真的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,但民间对此也有些传说。
主要的说法就是,明武宗生母张太后的弟弟犯下大错,朱厚熜想要严惩,没想到张太后去找张皇后说辞求情,希望她出面,结果张皇后因此惹怒朱厚熜,所以被废黜。
众所周知,原本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世子,并没有机会成为皇帝,然而他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既没有兄弟,也没有儿子,因此按照礼法,在武宗驾崩后内阁迎立了朱厚熜为新君。
朱厚熜继位之初,就因为名分的问题与朝臣产生了“大礼仪之争”,朱厚熜不肯承认自己是被过继给明武宗之父明孝宗的,他追封了自己的父母,称武宗生母张氏为皇伯母。
张太后本身就不是善茬,凭借当年明孝宗的宠爱,其娘家人鸡犬升天不算,经常做出诸多的恶行,武宗驾崩后,张太后失去依仗而朱厚熜也非常厌恶这位伯母,两人关系很不好。
不仅是因为张太后为人很不好,而且她的娘家的确行径恶劣,加上名分问题,张太后早就跟朱厚熜翻脸,如果当年张氏真是因为介入此事而被朱厚熜废弃,也算她活该了。